当下巴勒斯坦能不能真正走向和平建国,哈马斯的结局会如何,以色列是不是还会再强硬,这些问题几乎没人能给出确定答案。每次新闻报道出来,我身边的人都忍不住一起讨论,只不过大多数都像雾里看花,觉得乱的不行。其实,最近联合国大会的新决议和《纽约宣言》让局势出现了很明显的变化,这种变化,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彻底。
哈马斯这个名字,前几年还让不少阿拉伯国家和国际组织觉得头疼,如今几乎就剩被动挨打的份了。自从去年“阿克萨洪水行动”发动以后,哈马斯遭到以色列毫不手软的军事打击,领导层一个个被斩,本来复杂的组织一下子支离破碎。加沙城一大片区域不是被以军控制了,就是武装分子投降了。就连哈马斯最引以为傲的外部支持,也因为伊朗、黎巴嫩真主党等盟友自身难保而急剧减少。阿拉伯世界甚至集体发声,要求哈马斯彻底交出权力,他们的最后一点筹码,也就是手里的几个人质,对以色列这种强硬态度来说根本没多少作用。局势发展到这一步,哈马斯就算有什么翻盘的想法,也基本是被国际社会一票否决了。
而就在哈马斯逐步被边缘化的时候,大家的注意力很快转向了另一个主角:法塔赫。国际社会明显把希望放在法塔赫身上,尤其是联合国、欧盟等,将大额的资金支持和安全部队培训投入到巴勒斯坦权力机构,希望让他们尽快在加沙地带建立过渡行政体系,稳住人心。一个我印象很深的联合国官员说过:“只有强健的法治和安全体系,极端主义才不会死灰复燃。”这话挺扎心的,现实确实也是这样。如果法塔赫真的可以做得更好、更稳,让加沙地带的社会秩序变得规范起来,那未来真正的建国希望,才不至于只是停留在国际声明里。事实上,调查数据显示,最近一段时间法塔赫在西岸地区的支持率提升了近25%,这就是政策和治理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。
不过,国际社会转向支持法塔赫,并不是随便拍个脑袋决定的,背后有很多国家的政策重新调整,最显眼的无疑是中国。中国虽然在中东问题上一直都是推动和平的积极角色,但这次的选择,的确和过去有点不一样。2024年7月的时候,北京曾经努力撮合哈马斯和法塔赫签署团结宣言,预想的是让巴勒斯坦各派能组建联合政府。结果哈马斯一方违背了承诺,没有顺利促成和平转型机会,让中国当初的一番苦心算是打了水漂。这也让中国在这次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投赞成票,支持了新决议和《纽约宣言》,其中“一国、一政府、一部法律、一杆枪”这样的要求,听起来就很简单直接。而且中国不再给哈马斯任何幻想,而是务实地站在巴勒斯坦国家的整体利益上,只想看到一个稳定有序的巴勒斯坦新政府。身边有懂中东政策的朋友就说,中国这次做到了“甩开旧包袱,专注真正的未来”,这话我挺认同的。
但是说到底,无论哈马斯怎么退出,法塔赫做得再好,以色列政府的态度才是最关键的障碍。2025年9月,外媒爆出以色列正式签署E1扩张项目,意思就是要永久吞并约旦河西岸的关键地带。不仅如此,以色列还没少给联合国下绊子,调查工作根本不配合,人道援助更是各种阻拦,有些救援物资在边境堆了好几个月都进不去加沙。搞得加沙地区的人道危机一波又一波,医院和学校都岌岌可危。根据国际红十字会的数据,今年加沙地带因为物资短缺和医疗系统瘫痪,致死率已经飙升了32%,这个数字冷冰冰,却真的让人心疼。
面对这样的局势,从联合国、欧盟到中国和阿拉伯世界,都在不断施压以色列,希望能让局势朝着和平和人道援助的方向继续努力。但说实话,以色列首相办公室对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一直态度强硬,他们的政策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自己安全和战略利益,基本不会轻易让步。有的国际专家提出,如果国际社会无法在政治、法律和安全三方面同时给足支持,巴勒斯坦会长期陷入治理真空,极端主义还会找机会死灰复燃,和平建国的梦想就怕变成又一个口号。
其实老百姓最关心的,还是什么时候能看到和平和安定,而不是谁上谁下、什么派别统治。数据显示,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,有超过75%的人希望早点结束冲突,哪怕现阶段的治理只是过渡,大家也愿意接受更严格的安全制度。只不过,现实总比愿望复杂。法塔赫要建立信任,也要拿出成绩;中国和国际社会必须持续施压;以色列如果还是步步紧逼,未来想要稳定,难度就不是一般的大。
这些年看巴以新闻,觉得每一个事件背后都有一场漫长博弈。哈马斯彻底被抛弃,看似让和平进程更近了一步,但以色列政策和地区安全隐患不解决,再好的国际承诺也有可能破裂。现在,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在法治、治理、国际援助等层面都迎来新的风口浪潮,但危险和变数仍然存在。只愿未来,这片被战火和分裂撕裂的土地,能尽快迎来真正的平静。希望,也是最难失去的东西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658配资-配资炒股知识-正规的配资公司-专业网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